首页

血柠檬女王调教上司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4 07:33:33 作者: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 中国外交部介绍情况 浏览量:17657

  中新社巴库11月27日电 题:中国的“气候雄心”远胜于口号

  ——专访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气候谈判,绕不过“雄心”二字。在国际谈判桌上,一国代表如果提出更有雄心的承诺,往往能赢得全场赞誉,而雄心不足者,则可能遭受抨击。但雄心只是靠说吗?为何有的人认为一些西方国家雄心更大,而中国似乎不愿轻易许诺很高的目标?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近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这种似乎存在的差异并不是因为中国雄心不足,而是由文化传统及制度差异等形成的。

  中国的气候雄心很注重承诺的落实

  刘振民曾担任外交部副部长、联合国副秘书长。从1996年开始,他陆续以中国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主要成员或团长、联合国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等多种身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见证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演变。此番是刘振民首次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身份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刘振民说,首先,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西方文化更在意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也不惧许诺,但对诺言是否实现并未特别在意。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言必信、行必果”,许诺过的就一定要做到,所以中国人许诺时非常谨慎,先要考虑能否落实。

  其次,从政治体制来看,一些西方国家喜欢“唱高调”,许诺很高的目标,这是因为它们的选举政治,政客们为了选票,讨好选民,要做很多许诺。但本届政府宣布的决定,下一届政府往往并不一定落实。

  今年是《公约》生效30周年,这期间美国已经两次“退群”。第一次是布什政府2001年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第二次是2017年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如今,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美国是否会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全世界担忧。美国两党这种对气候政策的不同取向,也造成美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缺乏连续性,“承诺的做不到”。

  但中国是共产党长期执政,中国政府不会开“空头支票”,“我们宣布的措施是一定要实现的”。上述两种因素叠加,导致中国与一些西方国家对于“气候雄心”的表达方式看上去有差异。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4日凌晨,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延期30多个小时后闭幕。图为闭幕大会现场。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摄

  全球气候谈判的两大阵营博弈

  刘振民说,回顾30多年的全球气候多边谈判历程,主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之间的博弈。气候谈判的由来是:科学家们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近代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工业国家的无序排放引发大气层温室气体浓度上升,造成了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这一背景决定了发达国家要承担历史责任。

当地时间2019年9月25日,环保人士在美国旧金山金融区蒙哥马利街的路面上创作了13幅巨型壁画,敦促该地区的金融以及政府机构脱离化石燃料,并投资绿色替代品。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他认为,当然气候问题不分国界,在谈判伊始,各方就确定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个原则一直沿用至今。他表示,但具体责任如何区别,就成为每次谈判的核心问题。发达国家想模糊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则坚持要分清,一是历史责任不同,二是由于发展水平不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不同。

  1990年形成了一个“77国集团和中国”的新集团。刘振民表示,新集团30多年运作有效,对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在推动气候变化谈判、推动可持续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应该承担何种责任?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国际上希望中国在气候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声音更多。

  对于中国的角色,刘振民表示,首先,中国自身的能源转型还面临很大的压力,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来做自己的事。中国要构建一个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截至2024年9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约占总装机的54.7%,虽然近些年保持高速增长,但还不能保证中国国内的能源供给需求。据能源部门预测,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要达到80%左右,这也意味着巨额的资金需求。

2024年6月13日,江西九江瑞昌市洪下乡的蜈蚣山风电场,发电机在朝阳下工作。魏东升 摄  

  其次,考虑到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根据《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中国并不像发达国家那样承担向国际社会提供气候资金援助的法律责任。但中国一直在通过南南合作等平台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国提供并动员南南合作项目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

  更为重要的是,刘振民强调,中国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业链,大幅降低了全球新能源利用成本,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负担得起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产品选择,这本身就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贡献。

  过去一年来,有西方政客炒作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但国际机构、发展中国家大都发声批评这种说法,从全球能源需求和能源转型需求出发,中国的新能源产能是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此外,刘振民介绍,在本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中国发布了《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在这个行动方案下,中国将在未来两年发射三颗风云号气象卫星,将会密切跟踪亚洲、非洲及西太平洋地区的气象和气候变化,以便及时为有关国家和地区提供早期预警服务。这也是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的切实帮助。

  全球合作面临历史性挑战

  日前闭幕的COP29设立了到2035年发达国家提供每年至少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但多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团表示对这一资金目标深感失望。

  为何COP29难以达成更有雄心的共识?刘振民表示,这背后实际上反映了全球合作遇到历史性挑战。事实上,COP29开幕之时就笼罩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阴影中。刘振民指出,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未能如同历史上部分大会期间那样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低增长阶段,各国经济还没有完全从几年前的全球新冠大流行和世界经济危机阴影中恢复,很多领域也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另外,不少发达国家不得不将本可以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用于支持应对地区冲突等其他事项,导致气候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同时,需要看到,近些年,不少发达国家动辄采取单边措施、征收高额关税,这不仅影响全球经济恢复,也影响到全球能源转型的进程。这些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均对COP29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国际社会多方面解决。(完)

  受访者简介:

2024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摄

  刘振民,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曾担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联合国副秘书长。从1996年开始,他陆续以中国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主要成员或团长、联合国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等多种身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

【编辑:陈海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财经天下)德国经济再度萎缩,如何危中寻机?

  第三十三条 承担国家统编教材编写修订任务,主编和核心编者视同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承担国家课程非统编教材编写修订任务,主编和核心编者视同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享受相应政策待遇。审核专家根据工作实际贡献和发挥的作用参照以上标准执行。编审人员所在单位应充分保证其工作时间,将编审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作为业绩考核、职务评聘的依据。落实国家和省级教材奖励制度,加大对优秀教材的支持。

收到陌生快递还能扫码领钱?别信!已有多人被骗

经查,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期间,被告人松某某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进入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盗伐太白深灰槭共计7株,并雇佣案外人赵某、王某等将砍伐的木材背运出保护区后出售。经鉴定,盗伐的7株太白深灰槭立木蓄积量9.979立方米,折合原木材积5.688立方米。

道中华丨土陶花瓶

其中,新的论文投稿平台Snapp已达成支持100万篇投稿的里程碑;投资于内部开发的科研诚信工具,如Geppetto(用于扫描投稿以发现可疑文本)和SnappShot(用于检测图片篡改),已帮助识别约8000篇存有重要诚信问题的投稿(占180万篇论文投稿的一小部分); AskAdis作为一款专为制药行业开发的AI聊天界面,正在为研发问题提供更直接、更相关的答案。

国家医保局:落实新生儿出生、职工退休等“一件事”联办

一是加快完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逐步构建有利于保护各方权益、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数据产权制度,加快培育多样化多层次的数据流通交易体系,探索建立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的收益分配机制,不断完善多方共同参与的数据安全治理机制。二是不断激发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活力。国家数据局正积极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和运营机制改革,以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引领撬动各方数据的融合应用。三是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安全可信的流通环境,为促进跨行业、跨地域数据要素流通提供支撑。四是不断培育壮大数据产业生态。加大对各类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培育力度,繁荣数据开发利用产业生态。五是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迟瀚宇 制作 费璠)

台风“小犬”造成台湾1死304伤 兰屿风速破126年纪录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要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这对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依托绿色产业发展来实现,而科技创新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以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将带动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及其在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助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其次,能源结构的优化要求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序发展风电、水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然伴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有效提升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加快清洁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速度,也是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再次,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需要科技赋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这一目标的实现以各类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为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升铁路、航道、公路等干线通道的建设水平,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同时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建立起智能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对各个运输环节的整体调配,提升枢纽场站的集疏运效率。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通过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助力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从而打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